背景調查和安全調查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不能混為一談。
背景調查
背景調查就是核查材料的真實性,背景調查不關心提供的材料是否符合移民條件,因為如果材料本身不能證明符合移民條件,簽證官可以直接拒簽同時不給解釋機會。只有在申請人的材料證明了符合條件,但簽證官對其真實性表示懷疑的時候,才會啟動背景調查。因為境外假材料的出現概率要遠高於境內,境外簽證官(北京、上海、香港)做背景調查的可能性要遠高於境內。
以下發生過的案例都屬於背景調查:
1、申請人沒有申報黨員,簽證官通過搜索引擎查看申請人是否在政府新聞或政府官網裡有政府或黨內頭銜,
2、申請人申報在X公司工作,簽證官打電話或實地考察,通常這種考察都不會通過申請人提供的僱主的聯繫方式,
3、申請人申報在X公司工作了10年,簽證官通過企業信息查詢到該公司的成立時間,
4、申請人提供了一份40萬的存款證明,簽證官打電話給銀行核實,
5、申請人提供了一本行駛證,簽證官直接用查違章的軟件查詢行駛證的真偽,
6、申請人聲稱有同性伴侶,在中國無法領取結婚證,通過同居關係一同遞交移民申請,簽證官直接上門考察兩人的生活狀況。
如果背景調查的結果令簽證官滿意,通常不會太耽誤審理時間,如果有證據相信申請人提供了虛假材料,簽證官必須給申請人一個解釋的機會,這個叫程序公平,所以申請人不用擔心自己在不加通知和不給解釋機會的情況下直接因為假材料拒簽。
面試也是調查手段的一種,當側面的調查手段成本過高或已經用盡,簽證官依然不相信申請人材料的真實性,通常會讓申請人直接前往簽證辦公室面試,試圖從申請人的回答上找到矛盾點。
申請人只要提供了真實的材料,不用擔心背景調查。
安全調查
安全調查考慮的是申請人是否會對加拿大國家利益或國家安全造成威脅。包括間諜、顛覆政權、恐怖主義、暴力活動等行為。
並非所有人都會被安全調查,通常只有曾經在敏感部門工作過的申請人會被安全調查,敏感部門包括但不限于軍隊、生化、政府部門、高精尖企業等。比如華為公司的員工(包括前員工)幾乎一定會被安全調查。特朗普上台之後,安全調查有擴大的趨勢,比如和計算機相關的工作或教育背景通常會被安全調查,尤其是偏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前沿領域的方向。
極少有申請人會被以安全理由拒絕,如果要這麼做,依然必須要依據程序公平給申請人提供解釋的機會。2016年,移民局曾經給3名左右的華為員工發送程序公平信,認為有理由相信申請人會對加拿大的安全構成威脅,這已經是極為罕見的新聞,這件事情後來沒有後續報導。以Hosseini v. Canada, 2018 FC 171案為例,簽證官僅僅以申請人在伊朗石油公司等高度敏感的公司工作就推斷申請人可能參與過伊朗核計劃,從而影響了加拿大安全。法官從各個方面駁斥了簽證官,認為簽證官不僅違反了程序公平,決定也極其不合理。法官判申請人勝訴,同時判移民部給申請人賠償2000元。移民的案子中判賠償的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說明簽證官的決定讓法官非常不滿意。
比起安全調查可能造成的拒簽,絕大部分申請人擔心的是安全調查對審理時間的影響。安全調查的主要方式是先將申請人的信息轉給情報部門,然後通過加拿大安全和情報局(Canad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Service)的情報系統進行姓名搜索,此外還要轉給邊境部門(Canada Border Services Agency)查看申請人的出入境記錄。這一步一般耗時6-12個月,上不封頂。如果快速通道申請沒有在半年內審理完畢,極有可能是遇到了安全調查,那麼這類案子的時間就會在1年甚至更長。
其他手段對調查的影響
通過調檔一般可以看到簽證官對背景調查的評論,但有時候為了防止客戶對背景調查進行準備,相關評論會被碼去。更多時候背景調查會轉給一個獨立的部門,或者簡單打電話查詢信息,在沒有異常的情況下也並不必然在檔案中留下信息。
調檔可以看到申請是否在安全調查,但是無法知道更進一步的內容(比如安全調查的進度)。
議員和法院通常不能給背景調查或安全調查加速,一般來說最好的辦法只有等待。